看了天氣預報今天盧氏小雨,一大早起來屋里的悶熱似乎讓人忘記了今天有雨,午后剛過,一場大雨在朋友去個衛生間的時間酣暢淋漓的下了起來。
朋友不禁感嘆,“這個雨下的真快,走之前還是艷陽天,回來已風云變幻?!币苍S這就是秋天的雨,隨性灑脫,不拖泥帶水,不矯揉造作。
站在鄉村的山頭用嗅覺靜靜品嘗泥土的味道,淡淡的青草香,淡淡的花香,這是生長的味道,農家的味道。這味道,清新淡雅,溫潤如玉般綿長,氤氳在鄉村每一寸土地上。
對于一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,或者是對農村有著特殊感情的人,嗅著雨中的鄉土味,親切之余,更多的則是曾經泥土中摸爬滾打、沾著泥土日漸長大的歲月。
故而,無論過了多少年,每每邂逅田間地頭生長的莊稼,一抹鄉土情油然而生,不由自主也想多望上幾眼,深深呼吸一口,好想自私一下,把這泥土里散發的鄉土味打包帶回家。
故此,閑暇之余,喜歡搗鼓一些花花草草,雖不是行家里手,卻也認真對待每一盆小植物,花盆里是倍感親切的泥土,小鋤子翻動的是感覺,是對鄉土的眷戀。一鋤鋤下去,別樣的情愫尋根問源,會消磨掉大把的時光。
在農村,最不缺的鄉土味就是滿山的野菜,每逢城里的親戚到來,總會帶著他們去山里“淘寶”,什么婆婆丁、苦菜、野韭菜等,帶著一絲憶苦思甜的味道,帶著山里的土氣,連心著家鄉。
這些山里自然長大的野菜,就像我們農村長大的孩子,即使用心將自己打扮得像個城里人,可似乎與生俱來的天然品性,憨厚純粹,正直善良,總容易將自己暴露。而這樣的品質,也正是農家院里熏陶的結果,無論走到哪里,這股子樸素的鄉土味,是骨子里不變的根。
鞠一捧泥土,尋根問源,這些年我們帶著對世界的憧憬背井離鄉,如漂泊的浮萍,對于異鄉來說,那里終究不是家鄉,不是自己的根。故土總會有一碗熱騰騰的餃子,有一扇始終敞開的大門,永遠等著我們歸來,當我手握家鄉的泥土,貼近家鄉的土地,便不再彷徨。
“唯有門前鏡湖水,春風不改舊時波”。心中總愿意相信故鄉的一切從來不曾改變,一草一木,一磚一瓦,即使風沙吹老了容顏,瘦了光陰的荏苒。
靜坐在老村的長廊里,村頭的湖里白鵝戲水,層層綠波蕩漾著白里透紅的睡蓮,廊后的老屋帶著歲月侵蝕的痕跡,靜靜的訴說光陰的故事,一股思念家鄉的愁緒漫上心頭。
席慕容的《鄉愁》這樣說到“故鄉是一支清遠的笛,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。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,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。離別后,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,永不老去?!庇礼v心間,永遠美麗,即使身在異鄉,每每憶起家鄉的點點滴滴,漂泊的靈魂總可以找到棲居的港灣。
秋雨里的鄉土味,是懷念,更是向往,須臾之間,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,與此關聯的琴弦,輕輕撥動,念起了故鄉的真性情。
月上柳梢,山里華燈初上,飲下一杯叫做思念的酒,寫一篇鄉愁寄予清風,常回家看看,多掛念鄉土。
——寫于8月7日下午